找到相关内容941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巨赞法师“新佛教运动”思想述评

    涉及到的问题自然极复杂,但较为基本的一点是,确立佛法之于世法、佛学之于世学的本位思想。然而,这种本位化的佛法意指又如何?在太虚看来,本位佛法即是以大乘菩萨行果为终极归趣的人正法及其行果。   佛教...运动”、注重僧教育的推广与僧组织的完善等等。只不过太虚法师的“新佛教运动”落归于由人菩萨而佛的“人生佛教”,而巨赞法师的“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3566490.html
  • 六门教授习定论

    仅见本论,实无着世亲学之亲切透澈处,或即所以为教授者也。   又二障中“忒种”即烦恼障,“一切种”即所知障,烦恼障能缚声闻人,余烦恼习及所知障能缚菩萨...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之作,特发挥其先止后观之说,于教有难决处即以理断(论中历评当时藏中传说及中土禅宗),其成就不谓不高,但未全免于臆测耳。无著菩萨于本论中,明说止观生起之前,尚有九种因住一段工夫,绝不可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4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要

    使其悟入。众生依佛教行,而得出离,即谓之有运载之义,谓运众生入於佛境也。此教此,无二无三,唯是一佛也。二者指大小乘,三者指小乘之声闻舆独觉二,及大乘菩萨也。实则佛所说教,无此二三差别,但...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,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,是法皆为一佛故。是诸众生徒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。舍利弗—是诸佛但教化菩萨,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,欲以佛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766675.html
  •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讲记

    不可或缺也。 《论》依二门,由修集次第建立菩萨行轨范,般若不落於空,而方便亦不致谬,信为般若要籍也。今存自在比丘释,可以参孜。   三瑜伽科。般若谈慧,瑜伽言定。是科经取《宝积》,以其为瑜伽学之重要典据,亦大乘学之中坚也。《宝积》为一部之都称,今此特指其余迦叶品移。瑜伽学明三道而归趣於菩萨,此经诠菩萨藏十六教授,於菩萨行根本要义,概摄无余矣。中有一相谈中道义有十三种,指出中道为法无我性,谓法之离言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066678.html
  • 《瑜珈菩萨戒》要义

    “本地分”,以人天、声闻菩萨为脉络,对发心到修行乃至最后成就的每一部分都有详尽的叙述,囊括了佛法的整个修学次第。其后出现的一些论典著述,如大家熟悉的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及《成佛之道》等等,它们所...障碍般若智慧,共有八条,对同学们来说是非常现实的。  25、立论不许学小戒 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。起如是见立如是论。菩萨不应听声闻相应法教。不应受持不应修学。菩萨何用于声闻相应法教听闻受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5966846.html
  • 弘一律师对律学的贡献

    。而八戒虽为在家二众而制,但出家五众也可受持。《药师经》说:  此诸四众,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私及余信心善男子、善女人等受八分斋,或复一年或复三月受持诸戒……于命终时有八菩萨空而来,示其道径...、培育律学人才迈出的第一步。随后,他与十余名学律同学移居万寿寺,开讲《随机羯磨》,并撰学律发愿文:  学律弟子等,敬于诸佛菩萨祖师之前,同发四弘誓愿已,并别发四愿:一愿学律弟子等生生世世永为善友,互相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4966877.html
  • 戒律的名称及作用

    行事方式带入僧团,顺着人情和感觉处理事务,那是和法不相应的。  【5.解脱菩提的基础】 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,也是无上菩提之本。在三士道(下士、中士、上士)和五(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)的修行中,戒律都是共同的基础。下士道要持戒,上士道也要持戒;人天要持戒,菩萨同样要持戒。不仅如此,在佛教各个重要修行项目中,戒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。  (1)三无漏学,即戒、定、慧,以戒为首,由持戒而能得定发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5366883.html
  • 以寺院学风及道风的建立谈僧青年的道业规划

    换言之,得道的标准在于断惑证真,达到声闻、缘觉菩萨等各种果位。这对于当前佛教,常用学术地位取得,代替断惑证真的果位,这种评量的标准,值的深思与商确。甚至卑院中为恒顺西方教育的制度,只以考试来...由于平日对“克己复礼为仁,吾日三省吾身”的道德涵养及心地工夫扎实,因此有良好的人天基石,直通大乘菩萨道,无论在义理的深入上,儒佛有相通之处;在实修的功夫上,儒佛能相辅而相成。因此,由汉唐乃至明末四大师...

    心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867039.html
  • 菩提达摩事迹评述

    。这是因为众生习惯于“世谛”,便于教化,为此便提出了诸如“善恶之报及五道生死(五道即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、人道、天道)”、三之法(三即声闻、缘觉菩萨)等等各种教义教法。这些都是用以教化...的思想与上述观点,很是接近。般若学认为,世界的本性是“空”的,但世界的这种“空”的本性并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和把握的,而只有那些具有般若智慧的佛和菩萨才能认识和把握,所以称作“真谛”或“胜义谛”、 “...

    刘太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4767279.html
  • 大乘菩萨心行与佛教女性观

    ,以大慈悲大智慧和各种善巧方便普济一切众生。  大乘佛教菩萨思想自由、平等的风格使以前佛教女性某些方面受歧视的现象渐趋改善,在家众地位也有所提升,佛典中无论在家出家均以菩萨身份出现即表明了这一点。...无量众生得授道记。智积菩萨、舍利弗及所有在场者,都默默信受。  《法华经》主旨在阐明众生皆可成佛的一思想,然而龙女“变成男子”成佛或许会使人疑惑:倘若众生皆可成佛,龙女为何要先变性再才成佛?这岂非与...

    杨孝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1167429.html